关于钦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5年2月4日在钦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立品 |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稳中求进、提速提质、改革创新、彰显成效”为工作总基调,以开展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攻坚年、企业服务年、城市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坚持稳增长目标任务不动摇,积极应对严峻经济形势和连续两次超强台风灾害的影响,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一)攻坚克难稳增长,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指标增长面临不少困难。但由于有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金桂纸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的拉动, gdp、规上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初步统计, 全年gdp实现855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1.4亿元,增长13.9%;外贸进出口总额53.3亿美元,增长51.1%;固定资产投资659亿元,增长17.9%;财政收入138.3亿元, 增长 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亿元, 增长 12.8%; 港口吞吐量 6413万吨, 增长6.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0.2万标箱,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24.7元,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8891.6元,增长10.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区前五。 (二)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专栏1: “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 2014年,市层面组织服务企业263家,其中44家重点企业由市领导联系服务。全年市领导联系的44家企业帮助协调解决问题69个;举办10期“市长企业接待日”,接待企业40家,解决问题98个;累计发放企业服务卡788份。1. 重点行业生产形势较好。金桂、 中粮、天恒石化等企业顺产达产,化工、 纸浆、粮油等支柱行业产值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造纸、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电子等行业实现高速增长, 产值分别增长 32.5%、 44.9%、 98.3%。 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 10.1%,其中石化、浆纸、农副食品加工用电量分别增长43.5%、59.03%、51.7%。工业企业产销衔接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超过95%。 2. 新建成一批千百亿重点产业项目。 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 澄星磷化工、港青粮油加工等大型产业项目建成,新增亿元企业51家、达到220家,新增规上企业1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3. 县域工业保持强劲增长。深入实施“县域工业壮大工程”,制订出台《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开展“惠企贷”业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等瓶颈问题。建成投产灵山县铭和金属制品 、 浦北县东源木业、 钦北区双峰木业等项目,钦北区卓能新能源、灵山县骄丰化工、浦北县华益新能源电池材料、钦南区方隆铁精矿等县域特色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57.9亿元,增长33.4 %,“十二五”以来增长了2.4倍。 (三)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强劲势头。专栏2:“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开展情况 2014年,市领导联系重大建设项目47个、在谈重大招商项目37个,市层面统筹推进重点项目600个。全年,市领导联系服务项目937次,责任单位服务项目1027次,共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310个;举办全市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5次,对接项目285个,其中现场办结68个;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29个,总投资357亿元。 1. 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力度大。创新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落实20个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及市领导联系服务项目责任制,坚持每季度召开市四家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引进建设。全市统筹推进的6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的54%。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566个,竣工1392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75个,增长15.6%。2. 成功引进建设一批龙头项目。争取到中石油芳烃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船修造船一期分别获得自治区、中船集团批复,并正式开工建设。国投燃煤电厂二期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全面建设。中电投热电联供一期基本完成核准前置审批手续。华谊煤基多联产项目在项目审批、征地搬迁等方面取得突破。以上龙头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建成后可形成产值700亿元。 3.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实施“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大力开展全员大招商、小分队招商、精准招商,到山东、浙江、福建、 广东、 江苏、 辽宁等省份城市,主动登门向重点目标企业推介,促成修正药业、东南纸业、红星美凯龙综合体等项目签约落户。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11.7亿元、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5.12亿美元。(四)深入实施“城市建设年”活动,城市风貌日新月异。 专栏3: “城市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 2014年,实施中心城区城建项目195个,其中37个项目由市领导联系服务。全年,市领导联系服务城建项目269次,召开现场会议超过100次;召开11次项目协调会,协调解决65个项目推进难题;开展项目督查5次。1. 以滨海新城为龙头的新城建设提速。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扬帆大道南延长线全线竣工,建成白石湖公园、白石湖路网一期等项目,新引进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金海湾大街改扩建工程、茅岭江供水工程(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环城东路、子材东大街、河东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等公用设施加快建设,主城区城市框架不断向外扩展、 功能进一步提升。 完成旧城区保护改造利用规划,启动上沙村、沙坪村城中村改造试点。 2. 城市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围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 统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开展以“营销钦州”为主题的城市营销活动,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荣获广西第九届市容“南珠杯”竞赛特等奖和“中国最美丽城市”称号。推进第三批国家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建设,完成《智慧钦州顶层设计方案(2014-2020年)》、《智慧钦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市民一卡通等“智慧城市”支撑项目启动建设。 3. 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工程,建成开放中山公园改扩建、林湖森林公园二期等城市公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65%、37.54%、9.82平方米,分别同比提高2.42个、2.39个百分点和增加1.76平方米,分别比2011年提高3.45个、3.44个百分点和增加2.77平方米。完成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绿化普查、 城市绿化遥感等基础工作, 并上报住建部。获得第四届北海“园博会”造园一等奖。(五)全面推进亿吨大港建设,航运物流枢纽加快发展。 1. 重点港口工程加快建设。引进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等港航企业整体开发大榄坪片区。国投煤炭码头完成主体工程,30万吨级支航道、金鼓江航道、金鼓江12-13#泊位开工建设。建成大榄坪南作业区北1-3#泊位、永鑫10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等项目,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749万吨,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十二五”以来新增4968万吨。2. 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榄坪至保税港区铁路支线、黎塘至钦州铁路复线工程完成铺轨。全面开展金谷港区铁路优化整合,永鑫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钦州港站扩能改造工程启动前期工作。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及南宁伶俐至陆屋等二级公路加快建设。南宁至北流高速公路大塘至浦北段、灵山至浦北一级公路、浦北至钦州港一级公路开展前期工作。 3. 口岸通关进一步便利化。全面实施促进口岸“大通关”的政策措施,在培育集装箱班轮航线、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密钦州港至香港集装箱定期航班达到每周3班,新开通钦州港至韩国和东盟国家的外贸集装箱航线及保税港区至青岛等国内主要港口的内贸集装箱航线,集装箱货源加快向钦州港集聚,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2万标箱。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完成主体工程,保税港区口岸联检部门业务技术用房基本建成,果子山边地贸口岸联检楼开工建设,鹰岭作业区口岸监管设施、电子口岸项目加快推进。全面推进分类通关改革和无纸化通关改革,实现通关全过程无纸化作业。保税港区成功复制实施 “先进区后报关”、保税展示交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6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六)加快推进合作平台建设,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1. 中马产业园开发建设提速。健全“两国双园”合作机制,组建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理事会,成立园区开发投资合资公司。获得国务院出台专门支持政策,明确赋予在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外汇管理、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获批成为全国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的16个园区之一。 完成一期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征地搬迁, “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全部打通,启动区路网主体框架基本形成。中马港青粮油加工、慧宝源生物医药项目建成,三宝清真食品、燕窝检测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开工建设。2. 钦州保税港区建设运营迈入新阶段。二三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10平方公里实现全面封关运营。原油储备库获得上海期货交易所列为后备原油期货交割库,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开展小批量汽车进口,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创建,进口酒类溯源系统和“两公开”制度试运行,一批进口酒类服务标准体系和质量品牌建设保障体系颁布实施。国际汽车城正式开业运营,进口汽车整车216辆。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业加快培育,阿拉法智能便携终端及平板电脑加工、奇智纺织品加工项目竣工,亿隆冷链物流、创大冷链物流及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注册企业40家,累计落户保税港区企业达到161家。 3.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正式启动建设。成功列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2014年度18个项目之一,获得外交部正式立项,首批三个子项目获得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1亿元资金支持。成功与马来西亚关丹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正式结为国际姊妹港,与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合作城市。4. 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申报取得重大进展。开展以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规划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申报工作,完成了专题研究和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 5. 对外贸易逆势高速增长。组建磷化工产品分析测试中心、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营销服务平台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培育明利化工磷酸、桂合集团桑蚕丝为第二批“广西出口名牌”。组织企业参加春秋广交会、匈牙利和坦桑尼亚商品博览会、老挝商品展览会等展会,开拓东盟、非洲、中东欧等重点市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3.3亿美元,增长51.1%,其中,出口20.1亿美元,增长91.1%,进口33.2亿美元,增长34.2%,进出口、出口及进口增速均排全区第1位;向东盟传统市场出口增长74.8%,向非洲新兴市场出口增长52.7%。加工贸易实现突破发展,首次成为全市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30亿美元,增长188.7%。(七)大胆开展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收获成果。 1.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制订出台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并明确45个改革任务、路线图。组建10个专项改革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各项改革全面启动。2. 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获得国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获得自治区批准实施 “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园区”总体方案和人事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获得自治区出台推进钦州保税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钦南区部分行政区域。 3. 以跨境金融为重点的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实现突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获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成功办理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实施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政策,市港口集团公司成功办理全区首批签约并到账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展用于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的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结算已涵盖经常项目下全部业务,资本项目启动办理直接投资、跨境融资等业务。4. 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 启动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放宽简化经营场所登记、“先照后证”等新措施,3月至12月底全市新发展有限公司1968户、注册资本83.1亿元,分别增长67.3%、168.2%;公司户均注册资本 422.3万元,增长26.2%。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全面做好“接、管、放”工作。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提速77.5%,投资软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保持全区第一。在灵山县推进国土、环保、住建、安监 “四所合一”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全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现场会在灵山县召开,总结推广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 5. 创新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召开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更大力度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项目准入、融资、财税扶持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59.5%,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81.1%,成为全市投资的主要支撑。(八)加强扶持引导,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发展。 1. 商贸流通业持续壮大。制订出台港口物流、商贸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吸引更多服务业品牌资源入驻建设。大润发购物中心开业,中国-东盟农产品大市场一期、东盟商贸城一期建成并开业试运营。举办首届北部湾建筑建材与房地产交易博览会、2014消费购物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亿元,增长12.8%。2. 旅游业快速提升。成功举办2014钦州蚝情节,浦北五皇山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三娘湾、八寨沟、林湖森林公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特色景区景点陆续开放,旅游品牌效应扩大。全年接待游客873.3万人次、增长11.5%,旅游收入75.8亿元、增长22.3%。 3. 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获批筹建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引进开业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各3家。成功发行滨海置业公司棚户区改造企业债券10亿元、临海公司一期企业债券9亿元和开投集团小微扶持企业债券8亿元。 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润港林业上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盛和电子、还珠科技2家公司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73.7亿元,增长9%;本外币贷款余额532.5亿元,增长3%。4.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坚持积极引导和强化管理并重,制订出台进一步促进房地产投资开发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举办“圆梦钦州湾”房博会,支持房地产促销、扩大销售,有序引导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房地产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分别增长4.5%、7.3%;销售面积下降4.1%,降幅持续收窄。 (九)积极应对超强台风灾害,农业实现稳产增产。1. 全力克服超强台风灾害影响。迅速组织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的抗灾救灾,全力支持种养殖业灾后恢复生产及重建,最大限度减少台风灾害损失,粮食、经济作物、水果、畜牧等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6.43万亩,总产量达115.29万吨;甘蔗、木薯、药材等经济作物产量分别增长4.3%、3.9%、10.7%;水果产量达165万吨,增长6.5%,其中荔枝产量29.17万吨,增长15.4%,创历史新高;水产品产量53.59万吨,增长5.85%;肉类总产量31.65万吨,增长2.61%;水牛奶产量2.1万吨,增长27%;林下经济产值55亿元,增长19%,惠及林农150万人。 2. 成功打造一批农业发展的“钦州特色”、“钦州标准”。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旅游观光园正式开园,中国“龟谷”核心区开工建设。高丰农业有限公司8500亩火龙果生产基地成为广西首批2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之一,示范带动全市火龙果种植新增6000亩。在粮食规模化经营领域推广要素合作、定向包销、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钦州模式”。出台水产畜牧业融资担保工作的指导意见, 创新开展养殖金融保险业务,成功推进签订广西首个养殖业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肉牛养殖保险协议。黄瓜皮、青蟹、红椎菌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6家、达到846家,其中国家、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新增8家、30家,新培育家庭农场189家、达到270家。3.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工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0座、完工17座,完成标准海河堤5.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10.1公里、渠道防渗399公里,新增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3.2万亩。 解决21.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建成农村公路285公里,新增44个行政村、200个自然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98%、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54%。 4.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制订出台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方案, 力争2015年、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1万元、2万元大关。整合资金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新认定9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完成301个贫困村、20.6万贫困人口贫困识别、建档立卡等工作。在灵山县佛子镇、浦北县北通镇、钦南区那思镇、钦北区那蒙镇开展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91.6元,增长10.4%。(十)加大财政投入,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全面完成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财政加大向改善民生倾斜,全年教育、社保、文化体育、卫生、生态环保、住房保障等直接关系民生的支出114.95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81.4%。1. 科教文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发展力度加大,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出台加快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及6个配套文件,北部湾大学一期完成主体工程,建成钦州港区中学、沙埠中学改扩建一期、市第七幼儿园等项目,实施市一中、二中、六中、八中、八小等市区中小学校改扩建,成功引进民间资本创办幼儿园21所、建设小学2所,发放各类助学金1.59亿元、受惠学生近10万人次,给予全市875名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教师每月200元生活补助。医疗卫生惠民效应显著,推进灵山县、浦北县7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共有331.84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46%,人均筹资水平从340元提高到390元,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达到299.1万人,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千年古陶城一期全面开工建设,出台扶持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第一批入园企业的政策,启动坭兴陶烧制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争取到钦州跳岭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工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馆、刘永福纪念馆,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新载体培育力度加大,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25家,跃居全区第四,广西北部湾海洋珍稀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利用重点实验室获认定为我市首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特大型坭兴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获认定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型企业各1家,新认定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专利申请量1448件,增长145.4%。 2. 就业创业持续扩大。组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吸纳农村转移就业1.69万人。组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专家服务团等创业支持平台,落实创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累计培训微型企业就业人员1342人,扶持创办微型企业938家。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6.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3%。3.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255.6元和103.7元,均超过自治区标准保障线。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服务系统。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在全市各镇(街道)建成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性服务试点平台,开展 “救急难”社会救助制度试点。新开工保障性住房9975套、开工率103.5%,基本建成4440套、基本建成率107.1%,分配入住4061套、分配入住率101.5%。 4. 生态环保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节能减排预警攻坚,突出抓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6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机动车污染减排,完成淘汰水泥产能79万吨、铁合金3万吨、淀粉2万吨的年度任务,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目标。实施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18个行政村获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村。推进王岗山水源林申报自治区级保护区,完成植树造林20.97万亩,森林抚育54.42万亩,森林覆盖率54.3%。过去的一年,我市成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连续两次超强台风灾害等复杂严峻形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社会民生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市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这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驾驭复杂困难局面、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领导能力,充分体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市经济运行出现部分重点企业减产幅度大于预期、新增投产企业少、部分服务行业持续低迷等问题,经济增长支撑力不足,gdp、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低于全年预期水平。二是部分行业长期投资意愿不足显现。受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影响,部分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工业、房地产、住宿、餐饮的市场需求出现较明显的萎缩,导致行业的长期投资预期下降,投资意愿减弱。三是财政运行困难。受中石油增加来料加工量、缺乏新的重大税源增长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可统筹利用的财力少,难以有效满足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的刚性需求。四是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国家出台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暂停所有涉及占用水田建设用地审批等新政策,以及自治区核定我市的土地供地率低等原因,将影响到我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安排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财政收入增长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港口吞吐量7000万吨,其中集装箱90万标箱;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0%;——城镇化率达到48%;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与2014年持平;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需分别控制在44334吨、3910吨、22678吨、19960吨以内,分别比2014年削减0.07%、7.96%、-20.29%、-6.49%(“-”表示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提出以上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考虑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要求。我市与全国、全区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客观上实现高速增长难度越来越大。对我市而言,经济新常态既有全国新常态的共性特征,同时,由于与全国在很多领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水平,刚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远落后于全国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均gdp为3927美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第三产业比重仅32%左右、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经济新常态呈现反映自身发展条件的“个性”特征,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要求在投资、工业等传统增长支撑领域更加积极进取,支撑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全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自治区也提出,全区经济增速不是全区各市的统一标尺,北部湾经济区等有基础有能力的地方要发展得更快一些。主要指标增长预期目标兼顾了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和我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专栏4: 我市经济新常态的“个性”特征 ▲从增长速度看,增长合理水平和区间将下调,但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较高增长水平; ▲从经济结构看,工业仍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拉动作用逐步增强;▲从增长动力看,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拉动、要素驱动,同时要素驱动将向高效、集约方向发展,创新驱动作用将逐步增强。 二是考虑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国家坚持定向精准调控的取向,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并强力推进财税、投融资、价格等重点领域深层次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基层活力。自治区新出台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北部湾港改革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及户籍同城化等政策,有利于产业、港口、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发展。我市拥有一系列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卓能新能源等产业项目投产,华谊煤基多联产、国投燃煤电厂二期、贵合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平台效应增强,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扶持政策效应扩大,将支撑工业、投资、第三产业等领域加快发展。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及措施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专栏5:2015年主要任务 狠抓三大增长支撑:狠抓投资、工业、第三产业增长支撑;强化四大领域发展:强化港口、城镇化、开放合作、改革创新领域发展; 坚持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三农”、 科教文卫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保、社会安全与治理;统筹编制一个规划:统筹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一)狠抓三大增长支撑,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对我市而言,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做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双重任务,必须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较高的“钦州速度”,进一步发挥投资、工业、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 1.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投资的拉动力。我市是后发展地区,经济总量小、财力薄弱,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投资拉动。要坚持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增速,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专栏6: 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 全市统筹推进总投资1000万元、年度计划投资500万元重点项目660个,总投资2513亿元,年度投资43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61个,年度计划投资147亿元; ▲续建项目227个,年度计划投资177亿元;▲竣工项目172个,年度计划投资109亿元。 (1)创新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组织开展“三个年”活动,实行市领导联系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招商项目 “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健全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责任、考核、奖惩等措施,增强服务项目建设的合力。(2)攻坚突破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促进国投燃煤电厂二期、中船修造船一期、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30万吨级支航道、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大规模施工,支撑全年投资增长。集中攻坚中石油芳烃、华谊煤基多联产一期、中电投热电联供一期等一批投资量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年内实现开工建设,打造今明两年投资新增长点。 (3)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创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大项目贷款、信托、资产证券化等融资。用好用地组合政策,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钦北区小微企业等建设用地试点,进一步扩大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规模。加强耕地“占优补优”,千方百计进一步提高土地供地率,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尽快获批。完善落实征地搬迁配套政策,加大主城区和滨海新城集体土地征地搬迁,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4)推进大招商招大商。进一步健全招商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小分队招商、部门招商和全员招商,创新推行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新模式,重点突破千百亿产业龙头和产业链的招商。围绕打造千亿元石化产业,以龙头项目为核心开展芳烃、烯烃下游产业招商。围绕打造以中船为核心的千亿元装备制造业,开展中船配套零部件生产、工程机械、港作机械等项目招商,洽谈引进宗申水上飞机等项目,力争突破新能源汽车招商。围绕打造千亿元现代服务业,争取引进布局建设区域性大型商贸物流基地。 (5)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和打造千百亿元临港产业,进一步策划论证中石油二期、金桂二期、国投三期、大型修造船基地、平陆运河等一批关系钦州长远发展的战略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实现重大项目“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2. 狠抓千百亿产业建设,增强工业的支撑力。 工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要突破继续做大总量的内在需要和被动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的“两难”,关键在于走出一条临港产业集约升级、县域工业扩量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新路子,打造千百亿产业群、园区群、企业群。(1)坚持龙头带动,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突出抓好“金龙头”企业服务,确保中石油、金桂、中粮、国投等骨干企业稳产达产。实现中马港青粮油、泰兴石化、泓达生物科技、澄星磷化工等项目尽快投产,力争中船修造船一期、北部湾动力天然气发动机等重大产业项目基本竣工。开工建设中石油芳烃、华谊煤基多联产一期、中电投热电联供一期、东南纸业、集装箱造箱厂等龙头项目,加快建设国投燃煤电厂二期、嘉华钛白粉等项目。围绕芳烃、煤化工、林浆纸等临港龙头产业项目,规划建设纺织产业园、造纸下游产业园,打造新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2)强化攻坚冲刺,实现“县域工业壮大工程”目标。围绕“县域工业壮大工程”三年奋战目标,力促县域工业继续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与临港产业形成更强的“双轮驱动”。重点完善提升灵山工业区、浦北县城工业园、钦北皇马工业园、钦南进口资源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县域特色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建成投产钦北区卓能新能源、钦南区华汇镍业一期、浦北县华益电池新材料、灵山县骄丰化工等项目。围绕重点工业镇建设,扩大钦北区北部湾林木产业园、灵山县武利木业及陆屋临港产业园、浦北县寨圩工业园等镇级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加快开发建设北部湾华侨投资区,打造县域工业的新增长点。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开展“惠企贷”业务,通过自治区、市级财政资金,引导合作银行、担保公司扩大对特色中小企业贷款融资规模,支持丝绸、编织等11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加大扶持引导,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高新产业培育工程,完成汽车及装备制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规划,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大力引进龙头项目,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重点扩大高新区医药产业集聚,建成投产骏升科技二期、半宙天龙、众森、修正医药连锁配送等生物医药制造及物流项目,启动区域性医药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引进修正集团制药等项目,同时争取新引进富仕通节能变频器等项目,延伸壮大电子、光电、机电等产业集聚。依托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政策优势,争取新引进建设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项目,形成电子、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基地。 3. 狠抓千亿元现代服务业建设,增强三产的新引擎作用。围绕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第三个千亿元产业的目标,以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集中打造十大服务业集聚区。编制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港航物流、商贸会展、旅游、金融、科教、健康养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医疗、科技研发等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以龙头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集聚。(2)更加注重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制定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在我市开展业务企业在本地设立总部,扩大总部经济效益。 (3)发挥商贸消费的支撑作用。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引导优化河东区、滨海新城等城市新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实现中国-东盟农产品大市场一期果蔬交易区、东盟商贸城小商品城、灵山三科现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全面建成开业,争取北部湾国际汽车城、虎邱钢材市场等项目落户建设。重点打造人民路商圈、钦州湾广场商圈、年年丰广场商圈,培育金海湾东大街家居建材、小商品专业市场集聚区。推进城区大中型农贸市场和重点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扶持发展一批商业特色街区,培育电子商务、连锁超市、专卖店、旗舰店等新型商业业态。组织开展汽车、住房、家居建材等展销活动。开展工业品下乡活动,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扶持一批商贸企业“个转企”、“小上限”。(4)提升现代物流业的支柱作用。围绕打造千万标箱集装箱大港、千百亿临港产业,规划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枢纽、仓储等大型设施,提升现代物流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依托大型临港工业企业,建设完善油品、煤炭、矿石等物流体系。以大榄坪区域为重点,引进国内外港航物流企业,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物流产业园、码头物流仓储,培育壮大集装箱物流业务。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引进建设保税仓储、冷链物流等项目。 (5)增强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坚持大项目带动,开工建设三娘湾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八寨沟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实现三娘湾白海豚救护中心、三娘湾麻蓝岛旅游度假区欢乐海岸、千年古陶城一期等项目建成对外开放。积极打造旅游品牌,力争三娘湾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推进八寨沟创5a级景区及大芦古村、大朗书院、六峰山创4a级景区。(二)强化四大领域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平台等核心优势,着力强化港口、城镇化、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四大领域发展,增强集聚发展要素的功能和效应,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更强的动力,支撑经济长远发展。1. 强化抓建设促通关,提升亿吨大港综合能力。 港口是我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和龙头。深入实施亿吨大港工程,加快推进千万标箱集装箱大港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港口大型化、现代化、国际化,打造成为带动和服务临港产业、城市、贸易物流发展的枢纽。(1)启动大榄坪片区整体开发。推进与知名港航企业的战略合作,启动大榄坪50平方公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运营。围绕建设集装箱干线港,开展大榄坪片区港口、集疏运体系、产业、后方区域等规划整合修编,完成三墩二期扩区研究论证工作。加大港航物流、临港产业招商,引进原料和产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临港产业项目,发展港作机械、集装箱制造等港航配套制造业,打造港航产业与配套产业良性互动的集聚区。 (2)建成一批亿吨港口支撑性工程。开展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航道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栈桥、金鼓江12-17#石化泊位、大榄坪南作业区9-11#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全力争取30万吨级油码头获得国家审批核准,力争建成金鼓江航道、国投煤炭码头等项目。开展大榄坪南作业区3-8#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新增开放一批涉外码头泊位,完成中粮码头、大榄坪12-13#泊位、天盛码头等涉外泊位的开放验收。(3)完善港口与后方互联互通体系。开通运营黎塘至钦州铁路复线改造工程。继续开展钦州港铁路优化整合,建成永鑫铁路专用线。完善大榄坪港区海铁联运配套设施,开通运营大榄坪至保税港区铁路支线,开工建设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开工建设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钦州段、南宁至北流高速公路钦州段及南宁至钦州、灵山至浦北和浦北至钦州港等一级公路。争取自治区支持推进平陆运河规划研究。 (4)构建更加高效便利的港航服务体系。稳定至台湾高雄、韩国、印尼、泰国、越南等集装箱航线,继续加密至香港集装箱航线班轮,培育开通至马来西亚、国内主要沿海港口等航线。支持通过“穿梭巴士”将北部湾港集装箱货源集聚钦州港,开通往昆明、贵阳的集装箱“五定”班列,推进与贵阳等腹地城市合作建立“无水港”。开展钦州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规划研究,启动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专栏7: “五定”班列 指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间铁路干线上开行的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 (5)加快实现口岸“大通关”。围绕打造“通关更快、服务更优、成本更低”的口岸通关环境,落实自治区已出台的口岸通关一体化政策措施,力争2015年基本实现 “六市一关”、四部门“三个一”、“单一窗口”等一体化通关。研究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复制推广的海关监管及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逐步复制实施。探索推进与西南中南跨区域通关合作模式,招揽腹地货源集聚钦州港。建成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及鹰岭、勒沟等作业区围网升级改造工程、电子口岸,实现通关效率再提高、通关速度再提速。专栏8:通关一体化措施 “六市一关”:北部湾经济区六个市视同一个大的隶属关区,货物可在7关4区自由流转。四部门“三个一”: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海事四部门共同参与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单一窗口”:口岸查验部门和工商、税务、银行、外管等口岸配套服务部门实行一口对外、一次受理、一次操作的一站式通关手续办理模式。2. 强化抓新城提品质,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新型城镇化是现阶段综合性极强、产业间关联效应最为明显、生产要素最为集中集聚发挥作用的发展载体,是最大的内需潜在增长点。推进以滨海新城为龙头的中心城区“一城四区”组团发展,促进港城、产城一体化,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和北部湾城市群,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将城镇打造成为产业、人口、商贸主要集聚地。(1)深入实施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工程。以滨海新城开发建设五周年为契机,按照“引、聚、快、改、控”的工作总要求,全面加快开发建设白石湖、辣椒槌、沙井岛、茶山江四大片区,促进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出新形象、新效果。重点推进白石湖片区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建成。实现北部湾大学滨海校区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9月正式招生办学,力争建成东盟生态园酒店、沙埠大街等项目,开工建设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钦州国际海员俱乐部等项目,建设横丰(九鸦)安置区、茶山江安置小区等项目。 (2)提升以河东新区为重点的主城区建设。加快钦江五桥、钦江一桥维修加固工程、滨海大道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南北二级公路(桅杆坳至黎合江收费站)路面维修等城市路网工程,力争完成环城东路、环城北路等工程,尽快形成城市环路。加快旧城区改造,开展人民路、中山路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完成一至五马路老城区改造规划、旧城区改造协调规划,启动一马路及周边区域旧城改造试点,实施第三地质队片区、市农校实验基地等旧城区改造项目。推进上沙村、沙坪村城中村改造试点,力争建设成为城市新型社区。开展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3)加快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重点建设钦江东岸(子材大桥-钦江一桥段)公园、林湖森林公园二期、钦州植物园。开展城市闲置土地空间“覆绿”工程,建设一批精品绿化线路。申报第十届广西 “园博会”。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钦州湾大道、金海湾大街等市容管理示范街创建。 (4)统筹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优化全市城镇化布局。推进灵山、浦北、钦北产城互动试点建设。继续推进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力争完成所有镇总规和重点镇控规。开展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力争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3. 强化抓平台扩开放,深化区域合作。 开放平台是我市的突出优势资源,开放是我市发展的根本出路。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全面启动为契机,重点推进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要素集聚效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1)发挥中马产业园开放合作示范效应。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民安置房、蓝领公寓、国家燕窝及营养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开工建设白领公寓、城市综合体等配套项目,提升园区开发建设形象。加快建设自治区改革创新先行园区,深化人事、行政审批等改革,探索推进园区法定机构管理改革。以“两国双园”模式为引领,推动我市与马来西亚关丹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并推动钦州港与缅甸皎漂港、老挝万象港等东盟国家港口互结为国际姊妹港。 (2)管理好建设好钦州保税港区。健全市与保税港区的协调机制,探索保税港区持续运营发展模式,实现市港一体化发展。将保税港区纳入大榄坪区域统筹开发,在后方规划加工贸易园区,实现网内网外联动发展。争取汽车滚装码头和大榄坪6-7#泊位获批正式对外开放,大榄坪1-2#泊位实现内外贸同船同港作业。争取全国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上半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验收和批准命名。力争完成进口肉类、水果、木材指定口岸报批验收,建成金奔腾汽车电子技术研发中心、桂吉冷链物流等项目,带动扩大食品进口、冷链物流、金属物流等业务。(3)力争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启动建设。加强跟踪对接,配合自治区争取中央尽快批准设立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积极研究落实在全国推广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试点经验。 (4)全面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争取完成航运服务5个配套子项目及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制订章程及五年行动计划,收获钦州基地建设首期成果。策划第二批及今后五年实施项目,争取国家、自治区后续更多支持。4. 强化抓改革增活力,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 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强化攻坚,强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破重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释放市场、社会、基层的活力潜力,用市场的力量、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清理,进一步做好“接、放、管”工作。完善市、县、镇、村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公布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梳理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规范中介服务项目设置及管理。开展工商、质监、税务部门 “三证联办”试点,逐步推进投资项目、餐饮等领域的并联审批。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建立审批跟踪服务卡管理制度。 (2)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做好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钦南区部分镇村工作,研究设立市辖钦州港区。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为试点率先实行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在行政管理、人事、财政管理等方面改革先行先试。推进滨海新城人事制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理顺城区管理体制,开展扩权强区改革。(3)加大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石化产业园、高新区为试点,探索实行产业及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制定出台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农田水利、文化、市政公用事业、养老服务等领域。制定出台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建设模式。整合市政府采购中心、工程招投标站、土地交易中心职能,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专栏9: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一般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4)创新推进金融改革。继续研究利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赋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改革的政策,争取尽快在我市落地先行先试。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资本项目意愿结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金融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重点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业务,争取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池、个人境外投资等业务取得突破。继续培育企业上市。推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推进区域集优债券融资。(5)有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和增加预算绩效评价项目,逐步将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合理划分市与城区、开发区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开展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建立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同时,深入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华侨农林场、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三)坚持五个更加注重,促进社会民生和谐进步。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涵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健康、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区域协同性、发展的普惠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性,实现经济、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的协调发展。2015年,计划投入资金43亿元以上,继续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实施项目65个以上,并以此为推手加大统筹社会民生工程建设。1. 更加注重“三农”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提升特色农业规模与效益。一是深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升级工程。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力争粮食高产创建成果辐射区域亩产增加15公斤以上、蔬菜技术辐射区域亩产增加1000斤以上,带动实现粮食、蔬菜产量和效益“双增”,力争粮食播种面积326万亩,总产量11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2万亩,产量128万吨。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稳步扩大茶叶、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二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荔枝、香蕉、火龙果、大蚝、龟鳖、奶水牛等种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一批标准果园、示范养殖基地。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玛氏火龙果综合加工基地、龙门港水产产业园等重点农业加工流通项目,力争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3%。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重点组建粮食、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新增家庭农场50家以上。加强培育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4家。三是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发建设。完成启动区详规及专项规划,正式组建园区管理机构,研究制订支持园区的优惠政策,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和生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中国 “龟谷”养殖核心区。(2)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加快建设钦州湾堤围工程三娘湾大环及大灶江堤段、钦北区石梯水库、灵山县思明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钦南区犁头嘴海堤工程、青年水闸除险重建工程等项目,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4座、中小河流治理6公里、标准海堤4公里、渠道防渗配套200公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增200个自然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道路硬化比例提高到57%。 (3)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12个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40万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水产养殖金融服务支持,争取将水产养殖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加快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创建4个市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进一步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2. 更加注重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建设,夯实发展的基础。 (1)统筹促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一是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城市新区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工程,力争建成镇级公办中心幼儿园13所、城区幼儿园4所,扶持一批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创建全市合格幼儿园和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2015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86%。二是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完成153所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346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建成市三十三小学、钦南区特殊教育学校。推进市三中、浦北金浦中学等普通高中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灵山二中等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三是加快发展高等和高职中职教育。建成北部湾大学滨海校区一期工程,实现钦州学院整体搬迁。开工建设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启动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二期工程。深入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推进市技工学校迁回市职教中心,举办全市第四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中职学校在校生达到6.6万人。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优化特殊教育资源,满足适龄“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需要。完善外来务工者子弟入学政策,保证外来务工、异地脱贫等群体子弟与当地儿童享有同等待遇。突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工作。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城区中小学教育设备提升工程三年计划,建设钦州教育数据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建成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2)大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灵山县、浦北县国家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新农合市级统筹工作。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实现参合农民在市直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和城乡大病保险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参合农民看病就医一卡通。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开工建设浦北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及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滨海社区等7个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浦北中医院住院综合楼等项目。组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突出做好除“四害”宣传教育、统一消杀行动等工作。加快推进卫生计生资源整合,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3)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培育和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型试点企业等技术创新载体,推进钦州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坭兴陶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新增6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760件。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培训和培养一批产业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推进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4)加快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坭兴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建设缸瓦窑村坭兴陶文化生态保护区、坭兴陶博物馆。研究挖掘“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推进 “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申报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冯子材旧居、大芦村古建筑群、广州会馆、乌雷炮台遗址等保护维修。建设国家级非遗项目钦州跳岭头传承基地。启动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前期工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以乒乓球训练基地为推手,推动与老挝在文体、教育、经贸等领域合作。3. 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发展更多惠及百姓。 围绕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继续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构建社会保险、救助、养老、住房、就业在内的覆盖广、功能强的民生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1)完善社会保险网。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继续完善“五险合一”信息管理系统,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2015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2万人、50.8万人、7.97万人、10.8万人、10.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106万人。 (2)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家庭和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等特殊困难家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在镇(街道)试点设立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服务站,增强基层社会救助力量。(3)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出台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建成钦北那蒙中心敬老院等示范中心敬老院,实现全市30%以上农村社区有农村幸福院。研究建立计划生育家庭老年公寓,对无子女和独生子女的高龄老人开展集中养老试点。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农房统保等方式,开展五保村住房改造和修缮,改善农村五保供养条件。 (4)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1856套,基本建成2300套。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5)加大就业创业扶持。突出做好淘汰落后产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失海渔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失地农民失海渔民、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创业奖励政策措施,扶持大学生、农民工自主创业。2015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6)强化扶贫攻坚战。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整合各方资金和力量,推进119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扶贫,并谋划新一轮30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攻坚,实现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4. 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 (1)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强化节能减排指标运行监测预警,突出氨氮减排指标目标管理,防止部分指标反弹。推进石化产业园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创建工作。深入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减排,完成全市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加大机动车污染减排。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加大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河东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技改、银河街区污水截流工程、大榄坪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等项目,确保陆屋、寨圩、犀牛脚、小董及大寺5座重点镇污水处理厂上半年建成运营,力争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工程竣工,实现张黄、石塘、那蒙、那丽、平吉等镇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加强减排监测体系能力建设,确保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80%以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0%以上,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100%。(2)打造“美丽钦州”的升级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生态镇、生态村建设。继续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3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5%。加快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王岗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申报建设滨海新城红树林湿地公园。加强茅尾海、沿海区域及钦江、大风江、茅岭江等入海河流流域整治。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净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 5. 更加注重社会安全和治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1)健全社会法治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司法公正、推进依法治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全面建设法治钦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提升社会安全幸福指数。突出抓好反恐维稳工作,深入开展巡逻防控和安全大检查。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虚拟社会管控和舆情导控,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环境大整治,重点打击“两抢一盗”、传销和“黄赌毒”等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犯罪行为。(3)强化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活动,重点做好煤矿、非煤矿山及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机械化、重点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 (4)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推进“广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办)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综合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四)全面统筹科学谋划,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个全面”的总体部署,围绕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双核”驱动等战略,统筹做好“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完成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总体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上半年形成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报告。进一步论证完善我市争取纳入国家、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推进市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探索推进“多规融合”、“多规合一”,为市县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奠定基础。各位代表,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