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18-01-24 15:11 来源:钦州人大网 字体: 【打印文章】

关于钦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113日在钦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登成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创新年”活动,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在稳增长上全力攻坚克难,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并高于预期 

  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309.8亿元,增长8.8%,比年度计划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46.3亿元,增长24.8%,完成计划的10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0.3亿元,增长12.8%,完成计划的1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8.8亿元,增长14.5%,完成计划的10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1.7亿元,增长10.2%,完成计划的101%;港口吞吐量完成8338万吨,增长19.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7万标箱,增长28.8%,分别完成计划的114.2%10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4亿元,增长7.8%,完成计划的106.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40.5亿元,增长16.6%,完成计划的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4万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8万元,增长8%,分别完成计划的99.1%98.6% 

  (二)在南向通道建设上抢抓机遇,大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 

  1. 港口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大榄坪港口发展区、三墩二期扩区纳入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和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30万吨级支航道、中船配套航道等建成,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一期工程、金鼓江1617#泊位开工建设。 

  2.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完善。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陆屋至灵山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钦州段改扩建等开工建设。钦州港东站货场扩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钦州东至三墩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3. 口岸通关建设创新提速。开展了全国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区创建规范和标准体系制订工作。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覆盖进出口领域,通关时间实现“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实施北部湾港集疏运一体化通关改革,推行了“企业自报自缴”、大宗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等通关新模式,保税港区智慧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保税港区查验部门业务技术用房投入使用,果子山边地贸口岸联检楼、鹰岭作业区监管设施建成。中船、国投等12个涉外码头通过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4. 国际物流新格局加快形成。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开通,以钦州港为枢纽的“渝桂新”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蓉欧+”东盟和“陇桂新”国际海铁联运班列运行,累计开行班列55列。新开通钦州港至新加坡、香港天天班公共航线和至印度、中东远洋直航航线,加强了与新加坡、香港两个国际航运枢纽的物流联系,全年新增5条集装箱航线。全年港口吞吐量达到833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7万标箱。 

  (三)在大产业发展上深化服务,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1. 工业保持高位运行。落实自治区进一步降成本28条政策措施,出台我市进一步降成本24条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等成本,引导企业稳产扩产。临港工业实现大提速,中石油、国投、金桂产值分别增长53.1%54.2%23.5%,拉动临港工业产值增长36.3%。重点行业稳产提效,全市17个主要产品有12个产品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量增长16.2%,新增上规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2. 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0个,全市工业投资完成423.4亿元,增长17.1%。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一期修船、力顺5万辆轻型载货汽车、卓能新能源锂电池制造一期二标段等项目竣工,总投资228亿元的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力顺公司获工信部轻型车生产资质,填补了广西煤化工行业、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大型修造船基地、广西轻型载货汽车等空白,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优势。深入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灵山业成化工、浦北业鸿木业、钦北和风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引进建设陆屋机电和卫浴产业园、北部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产业集群项目,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5%。实施园区基础设施会战年112个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7% 

  3. 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培育。高新区联创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自治区众创空间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新增1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实现产值增长160%,获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钦州高新区引进建设多燃料两冲程发动机、无人机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全市拥有发明专利469件,增长28% 

  (四)在大开放上着力提升平台功能,开放合作实现广度深度“双拓展” 

  1.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提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区首个实行法定治理机构模式的园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成功与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等签署四方合作协议。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金达雷3d打印技术、马来西亚创新城等项目落户,引进和在谈产业项目达到91个、总投资883亿元。鑫德利光电科技一期、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凯利数码一期等项目投产,国际医药创新园等开工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获批设立。 

  2. 保税港区特色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封关围网整改工程通过预验收。成为全区首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建成全国唯一的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获批运行并开通中泰“水果快线”。“蚂蚁洋货”品牌加快拓展,建成了全区首个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设立了跨境电商香港海外仓,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促进平台建成运营。全年新增注册企业85家、累计达到375家,保税监管货值增长2倍。 

  3. 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加快拓展。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方秘书处加快组建。成功举办了2017年度工作会议,24个国内外成员加入合作网络。在第16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获列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重点项目。4个航运配套服务项目基本建成。 

  4. 对外合作交往活跃。成功承办了2017中国—东盟女企业家创业创新论坛、首届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钦州站)等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国际微映像节、中国—东盟国际影视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 

  (五)在项目推进上创新机制,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强劲势头 

  1. 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位联系领导、一个服务班子、一份工作计划”“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对华谊等重大项目制订推进方案,实行“一周一报”、“每半月一报”,定期协调解决问题。专门抽调6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联系重大项目专员,负责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2. 分类分级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统筹推进市层面685个重点项目、自治区层面39个重大项目建设。组织了6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和3次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推动30万吨级支航道等76个重大项目竣工,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等14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669个,完成投资增长24.5%,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67.3%。强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整改,进度指标全部列入全区“红榜”。 

  3. 精准招商成效显著。成立了市投资促进委员会,调整组建了10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实行专职脱产驻点招商。开展了招商引资“双百行动”和“招商引资工作月”,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推介会。成功引进了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富士康医疗影像云中心、金风科技风电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全年引进项目2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527亿元。 

  (六)在城市建设上强基础提品质,生态滨海城市建设彰显亮点 

  1. 滨海新城建设展现新面貌。“三场两街一带一湾”项目全面推进,兰亭街、大学生商业街开业运营,疍家风情小镇、滨海公园、茅尾海东岸综合整治工程、沙井岛东岸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竣工。在滨海新城举办了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全国青年u21沙滩排球锦标赛等滨海体育赛事。 

  2. 城市功能和管理实现“双提升”。金海湾东大街东延长线、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城市道路等开工建设,金海湾西大街扩建、北部湾大道二期建成通车,钦江五桥贯通。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过渡机房建成投入运营,部署了全市60多个单位120个业务应用系统,新引进富士康科技集团、广州穗阳集团等知名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获批为全国第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获重新认定为自治区卫生城市。 

  3. 县域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出台了县域经济发展“1+4”政策文件,召开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全面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项目加快建设,灵山县城新建成5条进城大道,浦北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产学城一体化”发展模式,钦北区新城产城融合更加紧密。灵山县、浦北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灵山县陆屋镇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七)在优结构树品牌上加大力度,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 

  1. 现代服务业发展统筹力度加大。基本形成了统筹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制度框架。保税港区综合物流园等3个集聚区获认定为自治区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千年古陶城获认定为自治区级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新增入库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67家,总量同比增长55.3% 

  2. 商贸物流业加快升级发展。北部湾地区最先进的拆拼箱企业祥龙物流正式运营,中泰冷链及恒温库项目开工建设,钦北海陆冷链物流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外轮代理、中国外运船代、中海船代等大型航运、船代企业进驻,航运、冷链物流业实现新发展。围绕促消费,举办了第九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北部湾夏季商品o2o交易会等活动,深圳“淘实惠”在我市布局全区首个电商服务节点,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北部湾服务中心落户,浦北县获“广西农村淘宝优秀县域”称号。 

  3. 金融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成功引进光大银行进驻,新增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4321”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正式开展。新设立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一带一路”物流产业基金,临海产业投资基金即将设立。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7%11.1% 

  4. 旅游休闲品牌加快打造。三娘湾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新建成开放中华白海豚科普馆等景点。园博园、灵山六峰山、浦北越州天湖等景区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获评定13个自治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浦北县获评为全国第7个“世界长寿之乡”。举办了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山水浦北·常来长寿”旅游文化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等旅游节庆活动。与马来西亚关丹市建立了跨境旅游合作机制。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分别增长42.3%46.6% 

  5. 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商品房现售备案、消化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契税补贴等政策,加大商品房去库存工作。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15.2%,住宅商品房消化周期保持在812个月合理区间,非住宅商品房消化周期同比下降8.2% 

  (八)在重点领域改革上纵深推进,“创新年”活动成效明显 

  1. “创新年”重点事项顺利实施。成立了全市“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创新工作推进大会,全面组织实施体制机制、管理服务两大类共100个创新事项,累计获得国家、自治区支持或批复政策10多项。 

  2. “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新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32项,清理规范和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6项,对外公布市直部门行政许可事项373项。市级行政审批局设立运行,完成了30个市直部门194项行政许可权划转,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三集中”。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36证合一”工商登记模式正式实施,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资料共享、一网办结”,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2172户、个体工商户10128户,分别增长11%31%。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信用钦州”平台建成运行,建立了涉及64个市直及驻钦单位的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制度,全市平台采集录入数据496.5万条。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完成了市县镇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公布工作。纳入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范围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机构已基本调整到位。深化森林公安改革正式启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园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等改革积极推进。 

  4. 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营改增税负率分别为3.47%4.63%3.17%2.55%,实现了“只减不增”的目标。全面推进国税代征地方税费、联合办税等改革,我市获“全国百佳国税地税合作市级示范区”称号。 

  (九)在“三农”工作上抓生产促改革,实现农业稳产增效农村健康发展 

  1. 主要农产品稳产增收。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创建“擂台赛”,加强耕地季节丢荒治理,发展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早稻+晚造玉米+冬种马铃薯”高产模式实现亩产万斤粮目标。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47%7.16%,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4.12%5.73%,水产品、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5.13%1.14%。全年第一产业产值增长3.9% 

  2. 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重点推进67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7个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7家,2017年实现收入15.3亿元,带动1.9万农民生产就业。举办了钦州蚝情节暨中国蚝业发展高峰论坛,钦州大蚝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称号,“钦州蚝情节”获“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称号。“灵山荔枝”、“灵山绿茶”获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无公害新认证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2个,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77个,位居全区第一。灵山苏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三娘湾渔村获“全国最美渔村”称号。北部湾华侨投资区农场国营连队和农村管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引进了进口牛羊综合加工等项目。 

  3. 农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3家、达到2455家,家庭农场新增70家、达到576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全市完成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占二轮承包耕地面积96.7%,完成确权登记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7.2%。灵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浦北县列入自治区“三权分置”试点县。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45亿元。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4. “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文化乐民”四个专项活动深入推进,完成了54个镇932个行政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建成632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285个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4个镇级垃圾处理中心、57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93.4公里村屯内道路硬化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成渠道防渗建设73.3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 

  (十)在财力投入上加大向民生倾斜,社会民生继续改善 

  1.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7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3%。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68个项目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在全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2.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深化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全面开展,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灵山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8%,比年度计划低0.5个百分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4所、公办中小学校9所,有效缓解了入园入学难问题。市技工学校回迁一期工程等开工建设。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新建3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面改薄”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3.48亿元、受助学生25.15万人。北部湾大学加快筹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筹建通过自治区检查评估并上报教育部。 

  3. 医疗卫生服务惠民效应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推进,全市12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在全区率先成立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城市公立医院平均药占比下降到28.3%,灵山县列入自治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灵山、浦北县县级公立医院平均药占比分别下降到19%19.2%;启动了医疗联合体建设,累计组建608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56%城乡人口。全面完成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医保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市内看病“一卡通”,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成功与全国医保信息系统正式联网,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市117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了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市中医医院迁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等项目建成。 

  4. 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市图书馆新馆、刘永福纪念馆开馆,8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竣工,57个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成功举办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大典、第六届市运动会、第二届烟墩大鼓大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全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015场次、电影放映场次11412场,惠及群众600万人次。举行了纪念刘永福诞辰18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冯敏昌诞辰270周年文化学术研讨会。探索“预备黑名单+行政约谈”文化市场监管模式,全面推行文化市场移动执法系统试点应用,获得文化部肯定。 

  5.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城乡低保月补助水平分别达到347.7元、177.9元,高于自治区要求的300元和140元水平。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统筹区内住院治疗的,实行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建设,棚改国家任务开工2263套、开工率100%,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5595套、基本建成率139.5%,基本建成棚户区住房改造10563套、基本建成率143.2%,实施了4920户农村危房改造。 

  6. 就业创业持续扩大。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3173万元,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915万元。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新增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1个,全市3个农民工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6家,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个、达到16个,入驻孵化基地企业205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五类人员4855人。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108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2.3%,超额完成控制在4.5%以内的年度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 

  7. 精准扶贫脱贫扎实开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月”活动,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强化扶贫责任落实。加大产业扶贫,建设17个扶贫产业示范小区,支持1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向8000多户农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亿多元,安排2900万元资金支持58个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建成并搬迁入住。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4亿元。全年实现57个贫困村摘帽、3.56万人脱贫。 

  8. 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74.6%,在全区首批5个创建城市中排第一,首家省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落户,灵山县、浦北县获确定为首批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县。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平安钦州建设深入推进,新戒毒所和特殊监区医院建成,综治中心、“天网”工程加快建设,微察系统、“网络逆战法”分别获中央领导和自治区批示肯定并推广。 

  9. 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加大。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达到自治区提出的2017年底完成整改80%的要求。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了国投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展了32个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禁养区养殖场清理搬迁等水环境综合治理。能源消费总量、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全年植树造林14.34万亩,森林抚育面积55.47万亩,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54.21%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并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钦州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充分体现市委驾驭复杂困难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充分体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同时,我市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2013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20.1%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11.1%。中石油一个企业贡献的税费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以上,新增税源少,税源结构单一。我市税收主要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比重仅为19.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从经济结构看,我市三产比重为34.4%,低于二产比重,与全区、全国三产超过二产的经济结构相反。全市13万家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仅为18.5%,低于全区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短板和瓶颈制约较大。港口集疏运体系还存在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业园区物流、路网、供水等配套不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布局零、散、乱问题突出。三是部分领域管理关系有待理顺。钦南区、钦州港区、三娘湾管理区和钦州保税港区等管理区域存在协调不畅、联动不强、同质竞争等现象。国家级园区协调机制未有效建立,与主城区联系不紧密,“孤岛”发展问题有待解决。灵山县、浦北县与市级经济社会联系不强,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总体要求、主要目标 

  (一)发展形势 

  总体判断,2018年,我市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形势总体好转,但受“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等影响,国际贸易等领域不确定性增加。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并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新政策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隐患、外部需求回升基础不稳等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将影响到我市工业、投资、外贸等持续增长。从区内看: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全面建设,自治区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将有利于我市在重大项目、资金等方面争取自治区更大支持。从我市看:发展具备不少有利因素。一是南向通道建设深入推进,钦州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地位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有望吸引更多企业来钦投资发展;二是中船一期修船等产业项目投产达产,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撑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三是自治区和我市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有望提速。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等实体经济发展,主要是:一是项目建设受用地指标、征地搬迁制约仍存在,国家对经营性项目用海政策全面收紧,将影响一批临港项目落户建设;二是企业融资难持续存在,在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金融系统倾向于控制、收缩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三是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投入资金缺口大,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仍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投资信心的重要因素。 

  (二)总体要求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抢抓多重叠加战略机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稳增长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实施“服务企业年”为载体,力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加快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目标安排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港口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能源消费总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提出上述目标,贯彻了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发展的新要求,兼顾了稳妥性与积极性原则,并与“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其中,将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主要考虑:一是保持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有利于稳定预期和信心,提高工作积极性,继续加快做大我市经济总量,缩小我市与全国、全区人均水平的差距;二是坚持稳妥的原则,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特点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我市发展基础、增长潜力相适应;三是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速,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各方面平衡发展,贯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着力点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深度融入南向通道建设,加快构建大通道大港口大物流新格局 

  1. 集中力量破解大通道建设关键瓶颈。 

  建设无缝对接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围绕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重点争取开工建设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钦州东站至三墩铁路、钦州港东站货场扩建二期、南钦铁路电气化改造、钦州港站扩能改造、鹰岭分区车场等节点项目,建成钦州港至大榄坪铁路联络线、保税港区东卡口一期等项目。开展港口疏港通道体系规划。尽快建成金鼓江大道扩建等项目,改善港口交通环境。服务提高港口、铁路货物装卸效率。积极开展金窝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口岸通关进一步提速降本。全面推进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完善查验设备、监管设施等口岸基础设施。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化和保税港区“智慧港”建设,加快钦州电子口岸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口岸电子信息平台间的链接,构建南向通道智慧通关体系。推动建设北部湾“中心海关”。完成5个以上涉外码头对外开放验收,争取国家批准设立进口毛燕、进境活牛等指定口岸。探索推进跨国口岸通关便利化合作模式。 

  2. 提升大港口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调整优化以港口为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调整港口及周边、后方重点区域的规划,尽快完善钦州港区总体规划和西港区(石化园区)控规,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形成以南向通道为中心的大港口发展体系。 

  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及大能力泊位。尽快实现30万吨级码头建成运营,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一期工程、金鼓江13#泊位竣工,争取开工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二期工程、金鼓江12#1415#泊位,加快推进金鼓江1617#泊位建设,推进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及码头、大榄坪南911#泊位等前期工作,推动港口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完善现代港航服务体系。争取启动建设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申报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推动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所,引进货代、船代等港航服务企业入驻集聚。出台促进口岸“大通关”新一轮扶持政策,鼓励加密开通钦州港国际集装箱航线班轮,服务好海铁联运班列、中欧集装箱班列、集装箱航线运营,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3. 推进大物流发展取得突破。 

  强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统筹。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制订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优化物流园区和节点布局,搭建“线上+线下”物流信息平台,改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物流业重点工程。建设钦州港综合物流园、保税港区南向通道物流基地、皇马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大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构建南向通道物流服务链,建设区域性物流企业总部基地。拓展与南向通道沿线节点城市和重点物流园区的物流战略合作,重点推进与成都、昆明等合作建立内陆“无水港”。加快大榄坪区域开发建设,打造港航、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港区。强化县域与钦州港的物流联系,建设灵山陆屋临港产业园物流园等县域重点物流节点,推动县域向海发展。 

  (二)充分发挥“钦州平台”效应,加快构建大开放新格局 

  1. 大力提升国家级开放平台功能。 

  深化市园一体化改革。建立健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运行协调机制,整合国家级平台政策资源,推进一体化发展,形成国家级园区“三区统筹”、与主城区“四区联动”新格局。 

  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启动区开发建设,完成一期开发范围征搬任务。深化“两国双园”合作机制。全面实施法定机构治理模式,建立与园区法定机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园区产业发展、投融资模式,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建设中马科技园、国际医药创新园等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建设鑫德利二期、凯利工业园、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争取申报设立“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扩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燕窝、清真食品等特色产业集聚。 

  推进保税港区创新升级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进网内网外联动发展。建设完善路网、标准厂房、标准仓储等配套设施。优化贸易物流服务平台,争取平行进口汽车、跨境电商等更大政策空间,完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加快国际冷链中心、全自动喷气式纺纱等项目建设,促进整车及酒类进口、冷链物流、加工贸易、跨境电商、大宗商品等特色业务集聚发展,提升集聚辐射作用。 

  全力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启动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引进台湾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钦州高新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继续做好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创建工作,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积极申报创建“侨梦苑”。 

  2. 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争取获批建设国际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启动建设灵山、高新区等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高端棉纺等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加强出口品牌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商品展销会,开拓东盟等国际市场。建设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广东、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大cepa先行先试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3. 拓展港口城市合作。重点扩大与南向通道沿线的东盟国家港口城市的交流合作,开拓与中欧班列沿线城市的合作,推进与泰国林查班港等缔结国际姐妹港,与老挝琅勃拉邦市等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推进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数据对接、扩容建设,全面建成使用北部湾海洋气象预警监测中心、中国—东盟海上搜救钦州分中心、中国—东盟海事法庭、中国—东盟水上训练基地等4个航运服务配套项目,完善合作网络中方秘书处运行机制,举办年度工作会议和培训活动,争取更多国内外港口城市加入合作网络。以国际友城、国际姐妹港为重点,开展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城市人文合作。 

  (三)着力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加快形成大产业发展格局 

  1. 积极培育南向通道产业。围绕南向通道建设,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大对重庆等地的驻点招商,推动与区内外的产业合作。重点加强与重庆、湖南等南向通道沿线省份的经贸合作,共建重点面向东盟的临海产业基地,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 

  2. 加快推动现代工业集聚发展。 

  加快构建临港产业集群。深入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力服务好中石油、中粮、国投等临港企业稳产增产。以石化、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建设,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石化产业方面,实现玉柴石化异辛烷等投产,加快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乙烷制乙烯一期等项目,洽谈引进凝析油综合利用、重油制芳烃等重大石化项目,争取启动建设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支持中石油、华谊延长产业链,推动碳四产业链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方面,实现力顺轻型载货汽车、中船风机塔筒等项目投产,推动中船2万吨级造船生产线、集装箱cfs项目开工建设,扩大中船修船业务、正式开展造船业务,开展轻型载货汽车产业链招商。开工建设东南纸业高端纸品一期,加快金桂二期180万吨白卡纸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继续引进纸下游产业项目。支持铁合金企业稳产、转型发展。围绕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加强陆海统筹,建设现代海洋渔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产业项目,做大现代海洋产业。 

  深入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建设提升灵山工业区、浦北工业集中区、钦北皇马工业园、钦南食品科技园等县域产业园,重点打造灵山陆屋机电产业园、灵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浦北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钦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争取灵山县机电制造、浦北县富通电子、钦南区通威光伏发电二期、钦北区琦泉生物质发电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壮大电子信息、机电、林木深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争取矿产品加工等县域停产停工企业复工投产或复产达产,盘活存量产业资源。加快制糖行业战略重组。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研究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高新区为核心,依托华为、卓能新能源、慧宝源等龙头企业,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国际医药创新园等产业集聚平台,建成富士康医学影像云中心、必爱旅行等大数据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中马光电科技研发与生产基地一期、高新区无人机发动机、阿蚌丁海洋生物深加工等项目,争取引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项目和企业,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 

  3. 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 

  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组建统筹协调机构,制订服务业发展综合性扶持政策。申报开展自治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钦州保税港区综合物流园、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形成特色服务产业链条,争取创建一批自治区级示范集聚区。积极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促进商贸服务品牌化发展。组织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开展城乡消费升级行动,举办展销会活动,申报广西老字号品牌企业,开展“一市一品”活动,支持本地名特优产品开拓全国市场,加快中国—东盟商贸基地规划建设,力争培育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创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聚集区,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商品促销活动,提升农村电商品牌。 

  创新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大大数据等信息服务关联企业招商,引进一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争取中国—东盟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一期等开工建设,依托“两国双园”探索建设中马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信息安全、跨境信息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推进全域旅游更大发展。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钦南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善三娘湾、八寨沟、五皇山、六峰山、那雾山等旅游景区内外配套设施,持续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继续开展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创建,争取三娘湾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支持龙武庄园、白石湖公园等创国家4a级景区,进一步打响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与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世界长寿之乡”健康养生旅游、体验旅游等业态。深化与国内城市、东盟港口城市的旅游合作,拓展跨境旅游。创新加强城市旅游品牌营销。力争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8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300亿元。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争取光大银行、桂林银行驻钦分支机构尽快开业,推动灵山信用联社开展农商行改制,促进一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并运营。建立政银企融资信息服务系统,推动各类融资主体有效对接。推广应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展供应链融资。培育和扶持更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协调债委会按照“一企一策”开展信贷支持和风险处置,全力防范金融风险。围绕南向通道建设,积极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保险等业务。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进房地产特别是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合理调控库存量,优化库存结构。加强房地产建设和交易监管,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实施公租房租赁补贴试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发展养老、旅游、文化、体育等多元化地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4. 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家以上。大力培育建设科技创新载体,争取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国家级燕窝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继续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争取实施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在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农业、大健康等领域打造钦州创新名片。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重点围绕石化、装备制造、坭兴陶、建材、食品、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品牌培育和创建,力争新增广西名牌产品和自治区服务业品牌3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推进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增强产品竞争力。 

  5. 大力提升园区综合服务环境。评估园区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实施效果,集中资金建设完善路网、污水垃圾处理、物流、公共服务等关键配套设施。加强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园区各类规划,着力引进上下游相配套的产业链项目。加大重点园区标准厂房、标准仓储建设,满足项目快速进驻、投产的需要。加强园区土地收储和前期开发。支持企业建设人才小高地等市级和自治区级人才载体,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引才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以更大力度抓项目扩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 推动形成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 

  健全市领导联系项目机制。完善“五个一”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和专员服务项目制度,确保有人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精细化管理机制。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项目,倒排项目建设计划、开竣工时间节点,明确责任清单和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要围绕重大项目谋划年度计划,安排各类指标,配置资源。建立重大项目分级解决问题机制,突出解决用地、用海、用林等问题。完善项目建设“红黑榜”督查考评制度。 

  2. 完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优化金融支持项目建设的环境,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支持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建设,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完善“打违、拆迁、安置”三位一体征地搬迁模式,突出解决一批征地搬迁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利用自治区用地试点和支持政策,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用地保障计划。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加大闲置存量用地盘活,统筹用好有限指标资源,优先保证重大项目和急需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盘活和利用好现有闲置海域资源,保障重大项目用海。 

  3.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市组织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20个左右。在重点时段组织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重点推进180个重大项目开工、100个重大项目竣工。定期举办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集中快速办理审批手续。强化重大项目储备,精准策划产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滚动实施,争取一批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或计划。实施县域经济发展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县域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中小项目建设。 

  4. 扩大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抓产业投资,重点抓好列入年度计划的17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发展为中心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促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推进110个左右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加大零用地技改,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比重40%以上。加大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保税港区、滨海新城、钦州高新区、钦州港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建设项目的服务,发挥重点园区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的“主战场”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突出抓好中小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比重70%以上。 

  5. 全面开展精准招商。评估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调整招商重点和策略,创新机制,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建立全市招商资源共享和项目合理流转机制,推动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保税港区及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招商,拓展市场化招商,扩大“互联网+招商”,最大限度地用好招商资源。围绕石化、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个千亿元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举办南向通道、石化、现代物流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突破芳烃和烯烃下游、大数据、修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链招商。更加注重中小企业招商。建立招商项目快速落地协商机制,突出抓好集中签约项目及近两年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更多项目落户建设。加强招商选资,完善重大产业项目预评估机制,提高引进项目的综合效益。 

  (五)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市县联动”,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1. 优化中心城市开发布局。制订加快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和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城市总规、钦州港区总规实施评估和修编。加快大榄江片区控规、钦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等编制,启动大田食品工业园区、钦州港建成区及周边区域等控规编制。突出中心城市开发建设重点,集中力量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域。 

  2.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市园一体化发展。强化主城区、滨海新城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区、保税港区的联系,逐步解决国家级园区与主城区脱节的问题。实施港城公交一体化改造,适时开通港城快速公交,构建快速通达换乘的城市公交网络。着力打造滨海新城、中马产业新城、钦州港区新城三大港产城融合示范区,促进城市组团良性互动,提升城市整体活力。 

  加快建设滨海新城核心功能区。完善绿地、水系、综合管网等规划。全面推进“四区三场两街一带一湾”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地产、商业、旅游开发、生态项目,推进茅尾海旅游度假综合开发、辣椒槌片区滨海度假酒店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教育、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兰亭街、大学城创业街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提升白石湖商业圈、茶山江大学城、沙井岛旅游集散基地等功能区。 

  加快中马产业园产城融合建设。抓好园区一期15平方公里区域产城项目布局建设,推进马来西亚创新城、特色扶贫小镇、国际教育集聚区等产城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通友谊大道、锦绣大道等路网,实施四星级酒店、员工公寓、孔雀湾公园等项目,形成产城互动发展局面。 

  加快提升钦州港区新城功能。围绕为南向通道提供城市服务,调整规划布局,加强城市和项目设计,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建设二三期路网,引进建设地产、商业、教育等新城功能性项目,建设临港企业配套生活区,规划建设保税港区配套商务生活基地,提高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打造临港产业新城。 

  3.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年攻坚行动,开展林湖森林公园、子材公园、江滨公园景观工程建设和重点城市公园、广场、城区道路绿化及基础设施提升,加强公园广场管理,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加快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项目,搭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成“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自治区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物业、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服务行业管理。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和查控违法建设。推进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等立法。开展宜居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城市宜居指数。 

  4. 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承载能力。贯通环城北路、钦江五桥、钦州东站市政配套道路等,开工建设钦江一桥桥梁维修加固工程、钦州湾大道西环路至南北二级公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环城西路南段、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道路、金海湾东大街东延长线等市园一体化重点路网工程建设,实现丹寮大街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孔雀湾大道连接,打通钦州港区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交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有效解决市区停车难、交通堵点等问题。争取建成滨海新城菩提路、中马友谊大道中段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滨海新城嘉兴街、钦州高新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综合管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完善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配套工程,加快实施青年水闸除险加固、大马鞍水库扩容(屯六水库引水工程)、郁江调水工程,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开展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改善城市水系环境。加大旧城区路网基础设施改造,推进城区易涝片区排水管道优化改造和清淤,继续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小街小巷,加强道路、桥梁维护。 

  5. 全面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市区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创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进步县”。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灵山十里创业新城、浦北金浦新区、钦北新城产城融合区域建设。支持灵山县陆屋全国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培育龙门红椎小镇、坭兴陶小镇、大寺飞翔小镇、辣椒槌滨海康养小镇、九佰垌农业生态小镇、钦州港海上牧场浪漫小镇、三娘湾渔家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力争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完善县域交通网络,加快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浦北县城东绕城公路、浦北石埇至钦州二级公路、新城至小董二级公路等建设,开工建设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加快灵山绕城公路、灵山至新福一级公路等前期工作,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加快完善村屯公路网络,积极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灵山、浦北县城的快速通道,提高中心城市与县镇村的通达度,构建一小时城市生活圈。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争取灵山县、浦北县天然气项目建成通气。加快建设兰海高速公路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钦州段)、南宁至钦州公路(南间至黎合江段)改扩建、新棠至大垌二级公路等南北走向通道,承接首府发展辐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完善和落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政策措施,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1. 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制订“服务企业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服务企业(项目)的机制,落实责任,组建综合服务团队对重点企业开展全面帮扶。梳理影响我市投资环境特别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投资环境满意度整改提升行动,确保投资环境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积极推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改革,强化对企业的融资、要素供给、用工等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2.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开展项目投资承诺制试点,建立前期工作预审制、审批要件资料“容缺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部门资源,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完善市级行政审批局和钦州港区行政审批局运行机制。推进“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等中介服务模式。 

  3.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方式改革,推进“智慧政务”,建成全市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行“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审批,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标前”“标后”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强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涉企登记部门信息共享和流程对接,健全普通注销登记制度和与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配套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争取在有条件的企业窗口设立无偿办理商事登记服务点,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开展“证照分离”试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信用建设,升级改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做好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及应用、联合奖惩、红黑名单等工作,加强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 

  4.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深化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动态管理。进一步理顺钦南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钦州高新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等区域管理体制。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和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县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县强镇。深化国地税合作改革。 

  5. 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降成本政策落实年”活动,推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配套政策,实施一批ppp试点项目。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准入门槛。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企业沟通机制,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扎实地做好“三农”工作 

  1. 促进农业调结构增效益提品质。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耕地丢荒治理,加强优质米、富硒粮食等品种试验推广,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确保粮食稳产。大力发展蔬菜、糖料蔗等经济作物种植,完成2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秋冬季种植。重点推进荔枝、香蕉、火龙果等优势水果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改造,引导调整香蕉种植面积,鼓励发展百香果、柑桔、火龙果等地方特色水果品种。加大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 

  2.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政策,加强“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加大富硒农产品认证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支持浦北“世界长寿之乡”系列富硒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分级处理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和品牌,组织举办或参加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提高农产品知名度。重点打造钦州大蚝、钦州富硒米、浦北芋头、钦州黄瓜皮、灵山荔枝等著名品牌,力争创建名优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深入开展“钦州大蚝”中国品牌创建,争取举办世界牡蛎大会,推进钦州大蚝“走出去”,提升“钦州大蚝”的品牌影响力和价值。继续创建全区全国休闲渔业品牌。强化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开展镇级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建设。 

  3.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促产业融合集聚。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健全示范区运营管理制度和机制,争取创建2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6个县级示范区,实现每个镇有1个示范园、每个村有1个示范点。推进广西钦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广西浦北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实施犀牛脚中心渔港扩建等项目,规划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荔枝、大蚝、火龙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建设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3%。依托“三园”(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北部湾华侨投资区建设发展,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探索建设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区。办好蚝情节、荔枝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发展农业节会经济。 

  4. 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范化建设,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以上,培育示范社3个以上,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任务,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土地流转,鼓励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金融保险制度,研究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业保险,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推进国有林场、华侨农林场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5.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全面实施“宜居乡村”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文化乐民四个专项活动,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争年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个,实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宽带信息网络建设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70%镇(街道)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站及以上标准,完成6万户农村厕所改造、6万户农村厨房改造、农村公路整治隐患里程200公里、301个脱贫摘帽贫困村通20户以上村屯道路、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等任务。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渠道防渗配套10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公里,开工建设王岗山中型水库工程及一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推进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提高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八)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 加快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推动钦州学院升格为北部湾大学。深入实施解决主城区“入学难”三年攻坚六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建设项目18个,建成市十三中、京华国际学校一期等项目,继续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80%以上。围绕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管理,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确保各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鼓励和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加强高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统筹,深化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高中普及率和教育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组建12个职业教育集团,推进现代学徒制办学试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及职业院校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组织第七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等活动,争取建成市技工学校回迁一期工程并实现整体回迁办学。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扶持发展民办公助非营利性学校。继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和教育精准扶贫。拓宽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渠道,优先补充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完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解决乡村学校教师问题。 

  2. 加快推进健康钦州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基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和配套政策,推进医疗联合体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推行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巩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钦州医疗云平台。 

  3.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无线发射台站、“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市属媒体改革,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组织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惠民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建设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小江瓷”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继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坭兴陶烧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组织开展纪念冯子材诞辰200周年系列活动。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扩大群众健身场地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等精品体育赛事。 

  4. 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全方位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重点搭建完善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重点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引导在外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回流”返乡就业创业。建设创业服务孵化设施,打造钦州高新区创客城、北部湾大学创客基地、坭兴陶创客小镇等创客空间,加快“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设。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治欠保支专项行动。实施“筑巢引博”“海鸥计划”“招才引智”等引进人才项目,积极引进“双一流”大学优秀人才。 

  5.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强医保、养老保险、低保、养老服务、住房等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推进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加快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突出抓好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用工数量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保,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机构公办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加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县域城镇危旧住房、城市老城区、老街区危房和城中村改造,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6.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压实扶贫责任,健全监管、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建立精准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加大投入,突出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开发、金融扶贫,创新建立扶贫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扎实推进就业、教育、低保助力、健康扶贫,实现年度脱贫摘帽任务。加快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产业、就业扶持。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巩固扶贫成果。 

  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灵山县、浦北县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构建完善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烟花爆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好消防安全工作,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钦州建设,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综治中心、“村安工程”等项目,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8. 持续抓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精心筹划办好一批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实事,重点实施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重大公益性项目、中央专项补助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九)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生态品牌优势 

  1. 深化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节能减排降碳责任落实和目标管理考核。稳步推进市县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健全海洋开发管理综合协调体制。健全生态安全执法体制。出台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相关办法。争取设立钦州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争取创建一批市级及自治区级生态村。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江河湖库管理保护新格局。 

  2. 突出抓好重点环境问题治理。持续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及时开展“回头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着力改善空气、水等环境质量。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深化工业、城市扬尘等污染防治,扭转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下滑势头。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钦江、大榄江、南流江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加大禁养区畜禽养殖清理搬迁,力争实现茅尾海等近岸海域及主要河流水质有所提升的目标。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继续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突出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污染问题,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实现90%以上村屯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创建一批“宜居乡村”市级重点集镇、示范村,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严格环保、生态、海洋的监管和执法,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3.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强茅尾海红树林、王岗山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建设完善那雾山森林公园、林湖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实施“南红北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抓好公益林管护和红树林保护,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启动建设生态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力争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4.2%左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低碳循环生产,确保钦州港区循环化改造试点通过验收,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绿色工厂,加快实施茅坡社区省级低碳社区试点,开展企业碳排放核查。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争取浦北龙门风电、钦南康熙岭通威渔光一体二期等项目建成并网,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大节能减排降碳宣传,继续开展绿色低碳创建活动,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各位代表,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新时期钦州发展新目标新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把钦州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钦州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1

 

2017年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计算

单位

2016年

实际

2017年

计划

初步

统计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02

8%

1309.8

8.8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49.5

50

53.4

7.8

三、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50.9

1075

1088.8

14.5

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524

1705

1846.3

24.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355.5

407

480.3

12.8

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37.8

39

39

 

六、港口吞吐量

万吨

6954

7300

8338

19.9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37.4

175

177

28.8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73.6

9%

411.7

10.2

八、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292

6%

340.5

16.6

#出口总额

亿元

106

6%

116.3

9.5

九、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

亿元

522

527

527

1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5.0

4.55

4.6

-9

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101.6

103

102.1

 

十一、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360

31709

31415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47

11987

11825

8

十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吨标准煤

0.5345

 

0.5463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4.2638

 

4.2553

-0.2

二氧化硫排放量

1.5921

 

1.5634

-1.8

氨氮排放量

0.4313

 

0.4305

-0.2

氮氧化物排放量

1.4778

 

1.4482

-2.0

十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85

1.5

2.1

 

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

%

3.14

4.5

2.31

 

十四、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

万人

415

 

4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9.68

10.5

9.86

 

2

2018年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7年

2018年

初步统计

增长%

预期目标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309.8

8.8

1485

8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234.9

3.9

239

4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625

11.2

736

8.5

#工业增加值

亿元

487.2

11.9

583

8.7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449.9

8.9

510

9.5

二、三次产业结构

%

17.9:47.7:34.4

16.1:49.6:34.3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53.4

7.8

57.6

8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88.8

14.5

1220

12

#技改投资

亿元

276.8

18.4

310

12

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80.3

12.8

580

1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846.3

24.8

2175

18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11.7

10.2

453

10

七、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

亿元

340.5

16.6

375

10

#出口总额

亿元

116.3

9.5

122

5

八、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

亿元

527

1

527

持平

#实际利用外资(自治区口径)

亿美元

4.6

-9

4.6

持平

九、港口吞吐量

万吨

8338

19.9

9200

10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77

28.8

230

30

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2.1

 

103

 

十一、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

万人

417

 

423

 

人口自然增长率

9.86

 

11

 

十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39

 

40

 

十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2.1

 

1.5

 

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

%

2.3

 

4.5

 

十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415

7

34250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25

8

12890

9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7年

2018年

初步统计

增长%

预期目标

增长%

十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

万人

17.19

 

17.6

 

城镇失业参保人数

万人

9.51

 

9.79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310

 

320

 

十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8

 

8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4

 

95

 

十七、每千人常住人口医院、卫生医院床数

4.57

 

4.75

 

十八、能源消耗总量

万吨标准煤

25

 

待自治区下达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0.85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

%

2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4.2553

-0.2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5634

-1.8

氨氮排放量

万吨

0.4305

-0.2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4482

-2

 

(责任编辑:刘锻)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网站帮助|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主办:365比分直播办公室|承办:365比分直播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

桂ICP备10005983号-1|桂公网安备:45070302000553号|网站标识码:4507000042